比如下方的行书(右侧)很工整很秀气,也有动感,对于初学者而言,能写成这样都不错了。但是,就书法表现角度而言,非常俗,俗不可耐。
图/右侧为书法,左侧为印刷体,基本相似
关于书法气韵的表现,王羲之指出:“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,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,便不是书,但得其点画耳”。行书,要真正成为“行走”的书法,必须打破左右、上下的均衡,处理和空间关系、形神关系,使之动起来、活起来。
如何合理地打破结字左右上下的均衡?关键就是结构上要错落有致,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。把握的精妙能,让你的字耐看、有味道。
一、左短右长
左边为口、日、言字旁和三点水、提土旁等,或右边以中竖为主笔结构的字,本身就是左短右长,可顺其自然,按原有形状书写。

二、左长右短 右边为口字旁、反文旁或少量横笔的字,天然左长右短,可按原有形状书写。

左右等长的字,可伸左抑右,有意把左边部首拉长、把右边部分缩短,形成高低不平的动势。

三、左窄右宽
左边为提手旁、竖心旁、三点水等,或右边为合体字,一般为左边窄、右边宽。
四、左宽右窄
右边为彡、戈字旁等狭长部首,或左边为合体字、笔画繁多的字,一般为左边宽、右边窄。
五、上窄下宽
上面为日字头、山字头或下面为四点、心字底的字,本身为上窄下宽,可按原有形状书写。
上方为单体,下方为合体,一般是紧缩上方,使之变得狭窄、紧凑,从而形成头部小、底盘大。
上面为宝盖头、雨字头、高字头,或下面为口、日字,本身为上宽下窄,按原有形状书写。

上为合体,下为单体,一般是紧缩下方,使之变得狭窄、紧凑,从而形成头部大、底盘小
